|
|
漢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
漢懋商用軟體 TEL:(04)2706-9285 FAX:(04)2706-3776 Email:hanmau@ms1.tcol.com.tw
|
|
|
|
【e出來的聯強王國】杜書伍:我喜歡做不是立即熱門的事!(上) |
|
唇上留著整齊小髭的杜書伍,永遠以雙排釦深色西裝的「名仕」形象現身。他說自己喜歡看心理學書籍,用「剝洋蔥」的深度思考方式,抓住事情的本質才做判斷。杜書伍如何從不被重視的通路業起家,一路把聯強帶領成為千億企業?營收突破千億後,他為什麼強調經營目標不是top line(營收),而是bottom line(獲利)?
「他真的太辛苦了,看了滿捨不得的,」提到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,經濟部次長尹啟銘有感而發。
尹啟銘與杜書伍當年在交大控制工程系是同班同學。尹啟銘回憶,大一擔任班代表的杜書伍,個性非常負責,每次班上要辦活動或是辦舞會,杜書伍總是幫大夥兒打點得好好的。
畢業之後,杜書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進入神通集團。後來,他成為神通集團在通路領域的開路先鋒,一路征戰至今。
曾擔任經濟部工業局長的尹啟銘表示,通路是一個競爭激烈、又要管理龐大物資的辛苦產業。當年,同學們紛紛進入了高獲利的高科技產業,只有杜書伍選擇了在微利的通路這一行打拚。
「他現在的成功,其實是比別人付出更多的,」這位素有「官場鐵漢」之稱的次長口中,杜書伍是位難得讓他讚譽不絕的人物。
問杜書伍,當年為何會自願選擇通路這塊相對「冷僻」的產業?
這位唇上留著整齊小髭、給人的印象永遠是身著雙排釦深色西裝的「名仕」總裁,只是淡淡笑了笑:「我喜歡去做那種不是立即就熱門的事情。」
杜書伍對自己的人生,一直很有規劃。尹啟銘回憶,當年在讀大學的時候,襯衫永遠燙得筆挺的杜書伍,就自己跑去選修會計學。「那是因為他很早就立志要在企業經營上發展,」尹啟銘說:「很多人以為他對人很嚴厲,其實他要求自己更嚴!」
善於運籌的杜書伍,更把當年被認為「低階」的通路業,帶向一個全新的境地。「他是個思考力非常強的人,」聯強執行副總裁兼流通事業群總經理胡家龍觀察。
杜書伍也很執著,執著做MIS(數位神經系統)、執著做維修。「他知道這些東西必須要整合,也知道會很花功夫,」胡家龍強調,聯強努力了20幾年,但大家是近年才強烈感覺到整合的效益。「但我想,這些杜先生早就了然於胸,」胡家龍強調。
從1979年起就在杜書伍旗下工作的胡家龍,巧妙比喻說,杜書伍是花很多時間在管「後院」,讓其他主管在「前院」衝:「後院的這些東西是一分一毛的計較,如果不能掌握好,前院搞得再好也沒有用,都從後院流失了。」
深度思考,是杜書伍處理事物的習慣。杜書伍透露,自己很喜歡看心理學的相關書籍,也喜歡把一件事情剝開一層又一層去想。
「你思考到很深度,就可以真正抓住一個事情的本質,回過頭來,才能判斷這個事情,」他帶點哲學意味地解釋。
而聯強副總裁兼運籌服務事業群總經理魏輝,卻形容杜書伍是一個「眼高手低」的領導人! | 「他的眼光,讓聯強營收能不斷往上衝;他的執行力,卻又能把營運成本不斷往下降,」魏輝解釋這個乍聽下有點「不敬」的說法。
大處思考、小處著眼。這似乎也是杜書伍令人最佩服的地方。現在,就讓這位素有「名仕」風範的資訊通路教父,現身說法他的策略思考與執行力。(熊毅晰)
Q:聯強剛剛宣布新的人事佈局,有什麼考量?未來5到10年,聯強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又會是什麼?
A:我們做的是服務業。服務如果要維持穩定的服務品質,一定要靠一個機制。
聯強的經營邏輯,就在於我們在哪個產業,就要把這個產業的特質研究得很精細,並抓住這些特質,從各方面掌握產業的未來變化。之後,我們就要朝這個方向去設計機制,並系統化地把機制建構起來。
這就是聯強週而復始在做的事。聯強已變成一個服務機器(service machine),這個機器裡面,隱含了許多套服務的工具或方法。
最近,我們除了公司營運體系,也在強化一個「營運品管體系」。也就是說,把營運機制當成是一條無形的生產線來做品質管理。
這個體系是專門負責營運和系統的規劃與品管。它也負責整個營運數據的分析、改善和追蹤,以確保我們的營運體系是不斷被改善的。同時,它的運作也會隨著外在產業環境的改變,不斷地去做修正,這樣才能確保聯強這個服務機器永遠是最精良的,不會當機。
我們最近也任命一些副主管們,培養未來聯強在國內或海外的高階主管人才。因為我們必須要考慮,再10年之後,現在的經營團隊可能都要退下來了。
Q:聯強2003年已成為亞洲第一個營收突破千億的通路商。未來5年,你會挑戰什麼具體的營收目標嗎?
A:我們是從來都不會去設目標的(大笑)。我一再強調,營業額本身並不是很重要。我寧可求精緻,但不一定願意做大。因為,只有精緻才能在市場上立足。
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獲利,光是大但不賺錢,那有什麼用?所以,我比較希望,在追求精緻化的管理和營運之下,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。有競爭力,市佔率自然就會擴大。但這種競爭力不是來自殺價,而是來自良好的營運機制和成本控制。這才是獲利關鍵。
這幾年,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,其實我們不要去尾隨西方式的經營管理思維。西方的管理學家說要有目標管理;但是世界變化非常快,喊數字喊太遠,那是很不務實的。
我一直認為,數字最好是只喊到兩年。這是在可以預期的範圍內,你也能很準確地知道,用什麼方法去達到它,是有把握的。
談太遠的話,就是先有了目標,大家再來想辦法。Top line(營收)不是經營的目標,bottom line(獲利與否)才是經營的目標。
不過,對聯強來說,因為產業的特性不同,我們恐怕連兩年都喊不出來(笑)。
Q:聯強一直強調「same price, excellent service」。但是,如何能做到「同樣價格,卓越服務」?如何在服務品質和可能因此增加的成本之間,做到最好的平衡呢?
A:競爭是相對性的比較。在服務業,要比競爭同業好,就得保持一個距離。這個距離,基本上得要讓客戶感受到「顯著差異」,要不然就是「差不多」。
70分和75分,在服務業裡其實是一樣的。你就是必須做到85分甚至90分,才能讓別人感覺不同。所以,這是取決於你的競爭對手;如果競爭對手只有50分的話,我們大概做到70分就可以。
接下來到了第二階段。你70分,達到某種程度的市佔率,還要不要再擴大市佔率?如果你沒有再提升你的服務,市佔率大概就這樣了。也就是說,你拿50分、我拿70分的東西在市場上讓客戶選,選完後,你我的市佔率就底定了。
如果你決定要繼續擴大市佔率,就得要把差距拉大,要把分數拉到80分。當然,要想再拉高到80分,就要先考量自己能不能負擔得起?如果負擔不起的話,那你就可能只留在70分,不然就要虧錢了。拿到市佔率卻虧錢,又有什麼用呢?
不過,通路這個產業,要看經濟規模。別人很難從50分跳到60分,因為付不起。反過來,你有規模,就更有能力從70分提高到80分。
這個循環是很微妙的,有點玄,但是滿邏輯性的東西。
Q:聽起來你們思考得相當細密。聯強是如何掌握這些產業的變化?
A:很多東西我們看得很遠。過去大家都不在乎維修服務,那是因為消費者都是注重規格、價格,維修永遠都在第三位。
但我們知道,總有一天資訊產品的規格都會一樣。規格都是一樣,大家殺價殺得那麼激烈,價格自然也會差不多。這時,維修服務就會浮上來了。
我們是從本質上去掌握,什麼是可以成的?怎麼樣才是對的?我們有沒有這些最重要的機制?假如有的話,這些機制累積起來,A加B就可以去應付這個甲,B加C就能攻佔乙的市場......就能以不變應萬變。
當然,不管是人或是企業,信譽是需要長期受考驗的。要做到絕大部份客戶都能享受得到,漸漸體驗到你的服務,變成忠誠客戶,這樣才能長期建立你的客戶基礎,公司才能永續經營。
|
|
|
|
|
|
|
|
|